孙门内家真髓:从三体式到渗透劲的修炼之道
孙门功夫的终极杀招,在于那穿透骨髓的 “渗透力”—— 此乃内家绝手,讲究 “听劲而发,身随劲走”。搭手时凝神听住对方劲力,身体看似俯冲向前,实则意向前送、身往后抽,借这一迎一送的错位,令对手浑身一颤,甚者当场血溅;若要臻至化境,更需意透其身,将力道贯至身后一丈开外。
这股劲的关键,全在 “松胯” 二字:胯松则力透,手需如垂露般放松,待听准来劲的刹那,以 “意欲穿体” 的意念爆发,配合 “身后走” 的刹车劲形成寸劲 —— 恰如台球杆撞击母球,力道凝于一点钻进对方躯体,稍纵即逝的停顿里藏着摧枯拉朽的威力,绝非寻常推力可比。
而这绝手的根基,始于三体式的千锤百炼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体式:孙门功夫的 “筋骨熔炉”
孙门三体式历来以严苛著称,非经数年磨砺难窥门径。有人推崇 9:1 的死桩,将重心全压后脚,实则易成僵态;孙门更重 3:7 或 4:6 的活桩 —— 缩胯分重,后脚跟承载大半重心,似倒非倒的临界点上,脚趾骤然扣地,前手前伸如探物。
此时肌肉放松,全凭筋络相互拉扯维持平衡,两三年间筋可练至坚如铁石,“四正八柱” 的筋骨框架渐成。
站桩的要义藏在细节里:
脊柱必须笔直如杆,头顶百会似有丝线悬吊,松胯后需将腿筋如弓弦般抽紧(即 “鸡腿”,仿鸡胯松而爪紧之态);背部斜方肌与腰眼相连如 “蝙蝠之翼”,此谓 “龙身”,需沉肩坠肘方能练成。
不少练家子摆得出花架子,一摸却筋散力空,连后柱两根主筋都撑不起 —— 皆因不懂 “外紧内松”:放松非 “丢劲”,而是在肌肉松活的基础上,让筋络如钢索般绷紧,方能既活又整。
初学三体式的煎熬,堪称对意志的试炼。
前半年需日日纠正脊椎中正,站满后脚跟往往撑不过一分钟;松胯抽筋的要领,摸索一年才得入门;“龙身” 的圆撑感,更是两年后才在师友指点下渐至 “坚实如铁”。
有武友每日练两小时死桩,却腿筋松弛、斜方肌与腰脱节,终究不明:三体式的 “似倒非倒”,原是为了在失衡边缘淬炼筋骨的韧性,而非追求静态的稳固。
从无极到两仪:活桩的玄机
孙门筑基始于 “无极式”,如 “沙地立杆”—— 重心落双足跟,脊柱从百会直贯尾椎,身体在摇晃中求稳,似风中劲草不倒;再入 “两仪式”,腰腹下塌,含胸顶头,重心仍坠足跟,专为练 “龙身” 的圆活。两者皆以 “松中求紧” 为要,与三体式一脉相承。
三体式的 “活”,更在呼吸与重心的联动:吸气时缩胯沉重心至后足,似将倒未倒时扣趾、伸臂、顶头,全身筋络绷紧却不觉费力(此为 3:7 单重,属道家修炼之法);呼气时稍松,重心前移至 4:6(属双重,为练武筑基)。这一呼一吸间的重心转换,让桩功如活水循环,既练筋骨又不伤身 —— 反观死桩,不少老拳师因此伤膝,皆因不懂 “动态平衡” 的妙处。
劲路进阶:从整劲到渗透力
孙门练劲,有清晰的阶梯可循。初成 “明劲” 时,肩胯手脚合一,看似整猛,实则多为推搡之力;待筋筋相连,出拳能破空气发出脆响,方为真明劲,此时需稍作蓄力;再经数年抻筋拔骨,胯彻底松开,走路时都能感知筋络相连,举手投足皆带穿透力,发力无需蓄力,任一角度、距离都能一击透体。
这股劲的核心在 “胯翻浪”:遇敌时如 “火烧身”,粘着即发,似 “风吹大树百枝摇”,全凭胯的开合带动脊柱震颤,力从脚跟起、经腰胯翻、由手臂透,如电流穿体。正如孙门古训:“胜人只在一沾之中”,搭手瞬间的渗透力,正是筋、骨、气、意合一的见证。
那位能开两砖的武友老吴,劲道虽猛却欠穿透力,恰是未过 “松胯透筋” 一关。而孙门弟子每日仅练二十分钟,数年便能力敌习练十数年者,皆因深谙 “三体式筑基、松胯活劲、透劲杀人” 的递进之理 —— 这便是孙门功夫 “以简驭繁,以柔克刚” 的真谛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门户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